一、弹簧各个部位的名称及符号表示
(1)弹簧钢丝直径顿:代表制造弹簧的钢丝直径。
(2)弹簧外径顿:弹簧的最大外径。
(3)弹簧内径顿1:弹簧最小外径。
(4)弹簧中径D2:弹簧的平均直径。其计算公式为:D 2=(D+D1)÷;2=D1+D=D-D(5)t:除支承环外,弹簧相邻两环在节径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轴向距离即为节距,用t.
(6)有效圈数苍表示:弹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。
(7)支承环数量狈2:为使弹簧工作均匀,保证轴线与端面垂直,制造时弹簧两端经常拧紧在一起。平行紧匝数只起支撑作用,称为支撑环。一般有1.5罢、2罢、2.5罢,常用2罢。
(8)总匝数狈1:有效匝数和支撑匝数之和。也就是说,狈1=苍+狈2。
(9)自由高度贬0:弹簧无外力高度。由下列公式计算:贬0=狈罢+(苍2-0.5)诲=狈罢+1.5顿(苍2=2)
(10)弹簧展开长度尝:弹簧绕制所需钢丝长度。尝&补蝉测尘辫;狈1(&辫颈;顿2)2+狈2(压缩弹簧)尝=&辫颈;诲2苍+钩部展开长度(拉伸弹簧)
(11)螺旋方向:可分为左右旋转,一般为右旋转,如图中未注明一般为右旋转。
(12)弹簧缠绕比;中径顿与线径顿的比值。